首页 资讯 正文

多校一园、校地融合,北京未来大学科技园启动共建

体育正文 112 0

多校一园、校地融合,北京未来大学科技园启动共建

多校一园、校地融合,北京未来大学科技园启动共建

2025年6月12日,在北京沙河高教(gāojiào)园区高校(gāoxiào)联盟第三次大会上,北京未来大学科技园共建正式启动,标志(biāozhì)着沙河高教园区推动有组织科研成果转化、深化校城融合迈出关键(guānjiàn)一步。北京未来大学科技园依托沙河高教园区高校密集优势,采用“一园多址”、“多校(duōxiào)一园”模式,由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、市教委、昌平区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北京邮电大学、华北电力大学等10所驻昌高校共建。未来大学科技园以(yǐ)“强强联合、资源共享”为(wèi)核心理念,聚焦昌平区医药健康、先进(xiānjìn)能源、先进制造(zhìzào)三大主导产业及未来信息、未来制造、未来能源等前沿领域,旨在打造(dǎzào)集中连片的高校科技产业集聚区和前沿技术创新策源地。

谋划“一园多址(duōzhǐ)”空间布局 打造特色园区创新高地

目前,未来大学科技园各特色专业园区建设全面提速,科技成果转化(zhuǎnhuà)全链条服务体系加速(jiāsù)构建。国际能源电力创新中心由(yóu)华北电力大学牵头,规划布局(bùjú)“产业+商业+人才公寓+国际交流中心+大学生创新创业街区”五种(wǔzhǒng)业态,已吸引170余家(jiā)能源电力及科技类企业入驻(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),打造(dǎzào)沙河高教园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街区;空天产业园作为高校成果转化示范基地,搭建开放共享(gòngxiǎng)的成果转化一站式服务平台和全链条培育体系,已注册(zhùcè)高校相关企业43家,建成雨燕青年人才就业创业赋能中心与(yǔ)青年创新创业学院(xuéyuàn);未来通信产业园是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主园区,将入驻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、三个(sāngè)校企联合创新中心、通信与网络安全芯片(xīnpiàn)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及封装测试产线以及17支成果转化团队,助力昌平区打造6G创新产业集聚区;未来生命健康产业园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建设,计划引入高等研究院,重点布局健康老龄化、生物医药(shēngwùyīyào)、医药装备及人工智能应用(yìngyòng)等创新平台,打造集“医教研产”为一体的高端科研转化平台。

绘就核心区发展蓝图 塑造完整成果转化(zhuǎnhuà)生态链

未来大学科技园核心(héxīn)区建设正在加速推进,位于沙河高教园区公服配套区(四期),共21万(wàn)平米产业空间(kōngjiān),重点满足高校概念验证、小试(xiǎoshì)中试等关键环节的空间需求,旨在成为(chéngwéi)高校科技成果跨越“死亡谷”的核心引擎,构建“校内研发,园区内概念验证、小试中试、技术对接与交易,再(zài)到区域周边产业园区规模化量产”的完整成果转化生态链。四期项目规划总规模达91万平方米,除(chú)产业空间外,还涵盖(hángài)住宅、国际交流中心、商业综合体、多功能体育馆及优质教育配套,将建设成为高校共享交流、科技创新、转化成果、碰撞火花(huǒhuā)的核心承载区。

打破“院墙藩篱”限制 破解转化难题释放创新活力(huólì)

北京未来(wèilái)(wèilái)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整合,更是体制机制的重大突破。打开院墙(yuànqiáng)促融合—强化有组织科研,促进跨高校、跨学科(kuàxuékē)交叉融合创新,强强联合共育空(yùkōng)天(tiān)科技、前沿信息等未来产业;跨越转化“死亡谷”—着力破解成果转化堵点,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(fùquán)改革,引入市场化运营平台,加速成果就地转化孵化;校地(xiàodì)协同谋发展—健全合作机制,推动高校深度融入昌平区未来产业发展布局,形成“属地凝聚高校,高校反哺发展”的共赢生态,开辟新领域新赛道,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。

北京未来大学科技园的启动(qǐdòng)建设,是首都推动教育(jiàoyù)、科技、人才一体发展的标志性项目,是昌平区深化校城融合(rónghé)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。随着各特色园区加速推进与核心区蓝图的落地,一个以(yǐ)高校创新为(wèi)源头活水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、以全链条服务为支撑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未来产业培育新高地,正在京北加速崛起,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(zhōngxīn)注入澎湃动力。

来源:北京日报(běijīngrìbào)客户端

多校一园、校地融合,北京未来大学科技园启动共建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